40

16市奖补合集:23年安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条件申报流程材料

2022/12/16

今日讲解!安徽省16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申请的时间相关条件流程等问题的解答如下,合肥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安庆市、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池州市、黄山市的企业如果有关详细的材料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3339105710(微信同号)0551-65300258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软件著作权代理(不过包退)、科技成果评价、各类标准化(参编)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安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奖励扶持政策(以下政策根据往期通知整理,具体奖补信息根据当年政策通知为准,也可联系小编咨询。)
合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每户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蚌埠市:对新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的企业,按照上一年单项冠军产品销售额的1%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淮北市:对新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马鞍山: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每户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巢湖市: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对首次列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上级奖励资金的20%,不超过50万元的配套奖励。
芜湖市:对首次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企业,按省级奖励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
宿州市:鼓励5G配套产业发展,对在5G相关细分领域形成全国“单项冠军”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一、安徽省16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入库条件

1. 坚持专业化发展。企业长期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领域。从事相关业务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属于新产品的应达到3年或以上。

2. 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申请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10,或国内前5,或省内第1。产品类别原则上按照《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8位或10位代码,难以准确归入的应符合行业普遍认可的惯例。企业近3年研发上市且无法归入《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产品视为新产品。

3. 创新能力强。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国内领先,重视研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

4. 质量效益高。产品质量精良,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经营业绩优秀,盈利能力超过行业企业总体水平。重视并实施国际化经营和品牌战略,市场前景良好。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已入选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受销售收入限制。

5. 符合工业强基工程等重点方向,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专用高端产品、产业链补短板产品。

6. 安徽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企业近三年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无违法记录。

二、安徽省16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申报材料

1. 申请入库企业需填写《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入库申请书》;市场占有率证明由相关行业协会出具或企业自行出具说明材料(可按照附件2模板填写);企业对填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2. 各市经信局出具企业入库推荐文件,并填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汇总表》。

三、安徽省16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有关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作,加强对本地企业和产品的调研摸底,广泛宣传、深度挖掘,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根据入库条件,对申请企业相关指标进行初审,择优推荐,确保推荐质量。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原则上从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中择优推荐。


关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我省制造企业长期专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单项冠军”,促进全省制造业企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聚焦实业、深耕主业,培育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拉升单项冠军行业标杆作用,拓展产业链,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翻一番: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50户;力争单项冠军企业全省各市全覆盖,形成若干条细分领域标志性产业链,强化单项冠军企业的产业链链主地位,发挥“龙头+配套”作用,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引领和带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二、重点任务
  (一)建立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全面摸排梳理骨干企业,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为标准,建立省、市两级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一批长期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产品、产业链上牵动性强的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每年发布100个左右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加强入库企业的监测评估,对不具备培育条件的企业予以动态调整;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根据省单项冠军培育库名单,制定培育计划,建立后备库。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产品—品牌—争创中国质量奖”的发展路径,着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完善“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机制,每年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00个。编制“三首”产品研制需求清单,每年培育“首台套”装备200个、“首批次”新材料40个、“首版次”软件100个左右;以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每年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以上标准100项以上。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每年开发省新产品500个以上,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个左右、“三品”示范企业100户以上。引导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工程技术,打造一批全国质量标杆,争创中国质量奖。
  (三)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引导企业按需开展数字化应用和集成创新,建设数据仓,畅通企业内外部数据链,夯实企业数据智能基础,每年推动6000家以上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鼓励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0000台左右,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绿色工厂60个。开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与推广,每年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0个、打造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100个、培育优秀工业APP100个。实施“新徽商培训工程”,每年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组织15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到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体悟实训。
  (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构建“龙头+配套”生态圈。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链主”支撑引领作用,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全链条培育,补短板锻长板,在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资金融通等方面,带动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产业链企业开放数字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0家。建立省市联动机制,每年举办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合作对接百场活动,推动大中小企业构建稳定配套联合体,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活跃生态。
  (五)实施精准帮扶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宣传指导企业用好惠企政策。加快皖企服务云迭代升级,扩大入驻服务机构数量,增加服务供给,打造集政策推送、诉求收集、任务分办、跟踪调度于一体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各地要将培育企业全部纳入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一企一策”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用能、产品销售等实际问题。组织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提供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经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对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的指导、跟踪和服务,建立阶段性工作总结制度。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强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对标,提供培育提升诊断咨询服务,推广典型经验。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对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发展的用电、用能、用地等要素支持。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推动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上市融资。
  (三)强化政策支持。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单项冠军原则上由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对标择优推荐。对新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单项冠军称号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在申报省发展制造业相关项目资金时予以优先支持。鼓励地方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单项冠军企业、省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宣传报道。各地要及时总结企业在培育提升工作中典型经验做法,通过编写案例集、组织培训班、企业现场会等形式进行示范推广。各地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情况年度工作总结。
想要了解更多或者是不明白的问题,可直接咨询。卧涛专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项目申报、软件开发、企业孵化、高企申报等服务,可免费上门指导!小编24小时在线为您服务哦
免费指导热线:13339105710(可加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