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申报内容抢先看!(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请各企业单位关注以下内容,希望您的企业更好的发展。小编现将本政策的支持方向和申报条件、程序总结如下,希望对你的申报工作有所帮助。如有申报意向或了解更多申报内容可以微信扫码或电话(13156525365)咨询:
一、申报对象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
二、申报条件
(一)湖北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条件
GBT/23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说明贯标企业不限制行业,不限制规模。但是两化贯标存在一个通过率的问题,所以稍具规模企业贯标过程中通过率会高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成效比较显著,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
3、企业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类型企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企业人数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曾经做过一个汽车配件产品生产的企业,设备高度自动化。工厂人数在60人。虽然两化融合不限制企业规模。为了增加通过率,两化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岗位职责的变更或者人员的减少。
5、企业销售收入
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如果企业限定在50-100人左右,销售收入一般在2000万以上了。
6、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
两化融合最终审核是打造的新型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通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
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需要涉及到生产模块的使用)、PLD/PDM(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设备安全管理软件(煤矿,化工行业安全保障,设备管理类型的软件)、外贸订单销售管理(出口工厂专门用来进行销售管理的软件)、企业特有的能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各种信息化系统。最理想的信息系统是工业控制系统。
生产设备可以互通互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进行所有设备管理。
7、财务的持续保障
两化评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建议20W元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8、信息化安全方面
此项是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最好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二)两化融合贯标申报分级条件
1、A级(初始级)
(1)初步开展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等信息(数字)技术应用;
(2)企业初步具备项目建设过程的策划与实施的过程管控机制;
(3)企业管理模式为经验驱动型管理,各项业务活动主要由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做出决策。
2、AA级(单元级)
(1)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单项及以上水平;
(2)企业在主要或若干单一职能范围内,基于工具级数字化(如ERP、MES、PDM等),解决单元级信息透明问题,提升相关单项业务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规范性;
(3)企业具备规范有效的过程管控机制,如项目管控机制、战略制定机制等;
(4)企业管理模式为职能驱动型管理,各项业务活动由职能职责驱动;
(5)主要达成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预期价值效益目标。
3、AAA级(流程级)
(1)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集成提升或创新突破阶段;
(2)企业在业务线范围内,通过业务数字化和传感网,有效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提升业务流程的集成融合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开展基于数据的价值在线交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企业具备流程驱动的过程管控机制,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流程协同水平;
(4)企业管理模式为流程驱动型管理,各项业务活动以价值流程驱动;
(5)实现现有业务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预期价值效益目标,并有效拓展延伸业务,如新产品、新服务等。
三、申报材料
1.资金申报表(见附件);
2.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情况(不少于4000字):
(1)企业基本情况;
(2)两化融合贯标推进工作概况(培训、认定等);
(3)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现状(含两化融合建设组织架构,已选用应用软件的名称、时间,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4)应用互联网开展协同与创新情况(主要指企业运用互联网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服务、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5)实施两化融合的做法、成效及体会;
(6)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下一步计划(结合工业互联网)。
3.国家相关认定文件或证书,企业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1.南京:
国家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创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
2.1江阴市:
当年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试点的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25万元奖励;列入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企业,当年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一次性给予最高15万元奖励。
2.2无锡高新区(新吴区):
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取得评定证书的企业或通过江苏省两化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3无锡惠山区:
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贯标2.0评定的市级及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按照AA-AAAAA级进行分档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4.无锡锡山区:
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对通过国家评定并取得评定证书的企业分等级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5无锡梁溪区:
两化贯标评定证书或省两化贯标试点补贴20万,国家级两化贯标试点30万元。
2.6宜兴:
新通过两化贯标评定最高奖励30万元,获评国家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标杆奖励50万元。
3.镇江句容市:
通过省级及以上两化贯标试点评定的企业给予15万元补助。
3.1扬中市新坝镇:
两化贯标补助5万元。
4.苏州高新区:
对获得国家、省、市两化(深度)融合类示范企业的(两化融合、融合创新、信息安全、三网融合基地等),分别奖励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的,奖励30万元。
4.1苏州吴江区:
当年度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的省级及以上两化融合贯标示范试点企业(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重点培育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4.2苏州相城区:
对列入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重点培育(试点)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2万元;对列入重点培育(试点)后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奖励15万元。属于递增式认定的给予差额奖励。
4.3常熟市:
已通过国家、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认定,且2019年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分档给予一次性补助。企业认定类最高奖补额度为:省级20万、国家级50万,上述各类项目按奖补额部分以服务券方式兑付。
4.4昆山:
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给予50万,30万奖励。
5.南通市:
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
5.1南通港闸区:
鼓励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融合创新)类示范试点、凡当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认定的,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5.2海安:
两化评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5.3如东:
两化评定奖励10万元。
6.淮安市:
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被评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或工业互联网类示范、试点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被评定为省级两化融合或工业互联网类示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6.1淮安金湖县:
对2019年度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6.2盱眙:
两化贯标补助20万元。
7.盐城亭湖区:
对认定的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认定的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对认定的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试点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认定的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试点企业,分别奖励15万元、5万元。对当年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的,奖励10万元。
7.1盐城盐都区:
国家、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示范类奖励60万、30万,试点类奖励30万元、10万元。通过两化评定的省级及以上两化贯标示范试点企业,奖励30万元。
8.仪征市:
对当年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工业企业,给予8万元奖补。
9.泰州市:
对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泰州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
9.1泰州姜堰区:
《关于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的通知(姜开党工委发〔2020〕3号),区内中小企业在本年度当年创成国家、省级“两化融合”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层5万元、3万元。
10.宿迁市宿豫区: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工程示范、试点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11.常州市:
AA级、AAA级两化获证企业总额不超过12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贴。
11.1常州高新区(新北区):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类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给予30万元、10万元补助。
12.徐州:
两化贯标补助12-114万。
(申报时间具体时间以政策文件为准)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如遇申报、材料、部分条件不符合、缺少知识产权等问题,可以咨询小编,我们提供问题咨询、辅助申报、代理申报服务。咨询电话:18715034835。
合肥寻鹿科技 版权所有 皖ICP备13016955号-14 免责声明